威海卫所博物馆是国内首座卫所类专题性博物馆,该馆以新颖的展陈,再现了威海明清时期卫所产生的历史因素及演变发展过程。
走进威海卫所博物馆,那段沿海倭乱展现在我们面前,因抗倭而闻名的“文登营”正是“卫所文化”的体现。
文登营是明代1427年设立的一个军事基地,位于防倭的最前线。营址初设于文登县城内西门里,这里驻扎的军士来自全国各地,仅马步兵就有1000多人。当时,文登营管辖威海、靖海、成山、宁海四卫,对倭寇起到了很大震慑作用。
站在文登营古城布局示意图前,文登区博物馆讲解员孙民介绍,文登营正门为砖砌圆拱门,门洞广丈余、深两丈,大门额前后各镶石匾一块,均长二尺五寸,宽一尺五寸,内凿“齐东重镇”,外镌“东方名藩”。
穿梭在博物馆中,仿佛可以听到将士练兵的铿锵声。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,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任登州卫指挥佥事,管理登州、文登、即墨三营二十五卫所。嘉靖三十三年(1554),戚继光从海上巡视文登营所在防区,并写下《过文登营》,抒发自己忠心报国的情怀。在油画《戚继光过文登营》中,戚继光从海上巡视文登营所在防区的场景重现眼前。
“《过文登营》这首诗前四句写过文登营所见边防形势,后四句吊古感事,描绘了文登营防区一带风光和秦汉历史遗迹。”孙民说,诗章整体体现的是戚继光忠心报国的忧患情怀、雄心壮志和放眼世界的国防意识。
明代卫所海防体系虽成遗迹,但其承载的文脉精神早已穿过历史烟云,融汇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。如今已是和平年代,戚继光那句“封侯非我意,但愿海波平”也成为了现实。
|